融资融券余额多好还是少好?融资融券交易中应注意什么?
融资融券交易有两种方式: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。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进行融资融券交易,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融资融券余额的问题。经常有人提出一个问题:融资融券余额多好还是少好?这个问题并不简单,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。
1.风险角度
在风险方面,融资融券交易是一种杠杆交易,具有一定的风险。通常,当融资融券余额越高时,风险就越高。一旦股票价格下跌,投资者就要面临“爆仓”的风险,此时,高的融资融券余额就可能加速投资者的损失。然而,如果余额过低,资金归集效应就降低了,随着交易费用、证券抵押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,情况就更加复杂。因此,从风险角度来说,融资融券余额适当、合理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2.收益角度
考虑到收益角度,融资融券活动还应该以投资者的个人利润为基础。如果一个投资者拥有相对较高的融资融券余额,那么他就会获得更显著的股票收益。假设投资者购买10000股股票,而他的融资融券余额为60000元,这个余额将会提供6倍的杠杆效应,也就是说,他将拥有60,000股的“买力”。假设投资者购买的股票上涨幅度为10%,那么他将获得6000元的收益((10000*10%)-(60000*2%))。
3.股市走势方面
融资融券活动还会受到股票市场走势的影响。当市场处于牛市时,股票价格上涨的概率相对较大,因此,投资者选用融资融券模式会推高融资融券余额,提升投资回报。然而,在熊市时期,股票价格大幅下跌,加上融资融券交易的高风险程度,融资融券余额适当降低,以避免股票的“爆仓”。
在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时,投资者要注意几个问题:
1.控制好融资融券余额,以适应股票市场的变化,避免因杠杆效应产生过多风险。
2.在交易中注意资金安全,确保融资融券资金安全,以免资金链断裂。
3.加强对市场动向的监测,及时调整交易策略,避免在市场实现收益时,也掉进了高利率的“陷阱”。
综合来看,融资融券余额过高或者过低都不是长期有效的选择。投资者需要掌握市场动向并综合考虑风险和回报。只有谨慎地分配好资金,才能从融资融券交易中获得更加稳定的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