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规来说,公积金担保人承担的年限为整个公积金贷款年限。对于担保人并没有年龄的限制,因此除非是解除上一段担保关系,不然担保时间一般是以贷款合同的贷款年限为准。而贷款人要解除担保关系必须要有特殊的原因,或者是更换新的担保人,住房公积金中心才会同意更换担保人。而且担保人本来的作用是降低银行的放款风险,约定担保年限的话,没有担保的部分风险依然存在。
正常情况来讲,房产评估费应该是由贷款机构来承担。以江苏省为例,省物价局在规定里面就明确表示:严禁银行在发放房贷时将房产评估费等成本转嫁给消费者。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,这笔费用大多还是由银行代评估机构向消费者进行收取的。建议用户在办理资产评估时,可以先了解清楚所在地的物价局规定,如果是不符合要求可以拒绝缴纳。
央行早就发布了公告,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需与金融机构协商,将原合同约定的房贷利率定价基准转为LPR;或直接转为固定利率。根据对未来LPR下行趋势的判断,若觉得降息概率较大,那就可以将房贷利率转为LPR。大家需要注意,央行公告提出,房贷利率定价转换原则上应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。而有不少银行就发布了声明,若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迟迟不进行转换,届时就会自动默认转为LPR。客户若觉得当前的房贷还款没什么太大的压力,并认为未来LPR会出现上升趋势的话,那建议提早转为固定利率。
若将5.88的房贷利率转为LPR,那因为2019年12月20日LPR报价是:5年期以上为4.80%,可计算得出加点值为:5.88-4.80%=1.08%。因为加点值一经确定就固定不变,所以之后房贷重新定价,就会按最新LPR加1.08%计算。若之后LPR下行趋势明显,转换之后利率比5.88%低的话,那客户就可以将房贷利率转为LPR。不然的话,若LPR反而还有上升趋势,那不如直接将5.88的浮动房贷利率转为固定利率。
名下有房还是能申请公积金贷款的,但是前提是用户房贷笔数符合要求,因为现在公积金贷款买第三套房的政策已经被叫停了。用户只能进行商业贷款或者是全款买房了。除了用公积金贷款买房之外,还可以申请消费贷款。比如杭州银行的公鸡贷之类的,对于公积金缴纳达到一定年限,缴纳基数符合条件的用户,也同样可以申请到一笔不小的贷款额度。
新办的房贷只能选择LPR,从2020年1月1日起,房贷的商业贷款都采用LPR,公积金贷款例外,是固定的。如果房贷是组合贷款,则商业性个人房贷参照LPR利率,公积金利率固定不变。2020年3月1日起,银行需重新和房贷客户签订合同,客户可选择房贷按LPR利率定价,也可选择不换,按以前的固定利率计算。考虑要不要转换为LPR,还是要看自己的房贷利率情况和未来LPR的状态,自己要多维度思考。
公积金贷款已签约,说明贷款已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,基本上成功了。办理公积金贷款有以下流程:1、贷款申请人向相关银行网点提出公积金贷款申请,准备贷款资料;2、银行对贷款申请人进行审核,合格后由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批;3、审核成功后,签订合同,银行复核;4、进行抵押登记,放款审核,发放贷款。公积金贷款已签约,放款也还是需要审核,需要一定的时间,如果心急,可以直接去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具体的贷款进度。
公积金贷款如果提供了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,那就说明成功了。想要申请公积金贷款,需要先填写公积金贷款申请表,银行会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初步核查,通过银行的审核后,银行会上报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复查,只有复审合格,借款申请人才能够跟银行签订借款合同,之后银行还会将贷款资料提交到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审批。只有公积金管理中心多次审批合格,借款人才能去银行划款,可以直接去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自己的贷款进度。
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如果在2020年8月31日之前没有把房贷利率定价基准转换为LPR,或直接转成固定利率的话,那之后,有的银行会自动将未操作转换的客户的贷款利率定价方式与LPR挂钩;有的银行则会将原先合同规定的贷款利率变为固定利率执行。当然,若已经处于最后一个重定价周期了,那本身就不必要去转换了,之后银行也仍然会按照合同原定的贷款利率定价方式执行。
如果房贷客户不想将利率定价基准转换为LPR的话,可以不用去操作转换,至于是否要和银行说一声,这个看银行规定和个人意愿。有的银行是客户不转换,待时间过了,就将原先的贷款利率转为固定利率;有的银行则是客户不转,到了时间也会自动默认将贷款利率定价基准转换成LPR。建议客户如果不转的话,最好还是打电话跟银行说清楚,以及可以向银行询问一下若不转LPR利率具体怎样执行。
风险提示:财么作为财产知识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发布,不对任何投资人及/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,无论是明示、默示或法定的。财么提供的各种信息及资料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、图表及超链接)仅供参考(如:历史或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),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,亦不构成任何邀约、投资建议或承诺,投资人应依其独立判断做出决策。投资人据此进行投资交易而产生的风险等后果请自行承担,财么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客服热线:0731-85127885
湘ICP备16018220号
财么 版权所有 © 2024 服务协议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
举报电话:0731-85127885 举报邮箱:tousu@csai.cn
前往微信搜索添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