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些情况下立遗嘱是无效的?
在生活中,许多人为了规划遗产,避免家庭纷争,会选择立遗嘱。但是,遗嘱的有效性却并不是绝对的,有些情况下立遗嘱是无效的。那么,哪些情况下立遗嘱是无效的呢?
一、遗嘱没有符合法定形式
遗嘱是一种法律行为,因此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。根据《继承法》规定,立遗嘱必须符合以下条件:
1、遗嘱必须是书面形式,不能是口头遗嘱或其他形式;
2、遗嘱必须由遗嘱人本人亲笔签字或者指定代笔或者其他人代签,并在签字或代签时在遗嘱上注明签字或代签的日期;
3、遗嘱必须有证人,证人必须在遗嘱签署时在遗嘱上签名或者盖章,并在遗嘱上注明签名或盖章的日期和住所。
如果遗嘱没有符合上述规定的形式,就会被视为无效。
二、遗嘱被迫签署或存在欺诈行为
如果遗嘱人在签署遗嘱时遭受到了胁迫或欺诈,那么遗嘱就会被视为无效。例如,如果遗嘱人在临终时被家人或亲友逼迫签署遗嘱,或者遗嘱人在签署遗嘱时被骗取财产,那么这些遗嘱就是无效的。
三、遗嘱未考虑到法定继承人的权利
在中国,继承人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,无论遗嘱人是否立遗嘱,继承人的权利都是受到保护的。因此,如果遗嘱人在遗嘱中未考虑到法定继承人的权利,那么遗嘱就会被视为无效。例如,如果遗嘱人将所有财产都遗赠给了非法定继承人,那么这份遗嘱就是无效的。
四、遗嘱被撕毁或遗失
如果遗嘱人在世时曾经立过遗嘱,但是该遗嘱在遗嘱人去世后被撕毁或者遗失,那么这份遗嘱就会被视为无效。因此,遗嘱人在立遗嘱后,应该妥善保管遗嘱,并告知家人或律师遗嘱的存放位置,以避免遗嘱被撕毁或遗失。
五、遗嘱违反法律规定
在立遗嘱时,遗嘱人不能违反法律规定。例如,遗嘱人不能将非法财产遗赠给他人,否则这份遗嘱就是无效的。
综上所述,遗嘱的有效性是受到法律规定的。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应该遵循法律规定,确保遗嘱的有效性。如果遗嘱人违反法律规定,遗嘱就会被视为无效。因此,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应该咨询律师或专业人士,以确保遗嘱的有效性。
精选贷款·正规持牌





